視為上天的恩賜

2016040809:41
《明史·後妃傳》對萬氏有這樣的評論:“機警善迎帝意,遂讒廢皇后吳氏,六宮稀得進禦,帝每遊幸,妃戎服前驅。”其中的要害就是“讒廢皇后吳氏”六個字,皇后被廢是萬氏進讒言的結果。問題在於,憲宗何以對萬氏“從善如流”呢?從小和她相處十多年,衣食起居都在她的照料之下,已經須臾不可或缺,是一個原因。另一個原因是,萬氏對憲宗早已摸清脾性,投其所好,所謂“機警善迎帝意”,俘獲男人的心,在這點上,十幾歲的少女顯然不是三十五歲成熟女性的對手。她可以使得“六宮粉黛無顏色”,皇帝很少去親近其他嬪妃,而頻繁到她那裏“進禦”。每次皇帝駕臨,她都精心打扮,身穿戎裝前往迎接,讓少年天子充滿新鮮感而興致勃勃。

成化二年(1466年),三十七歲的萬氏生下第一個皇子,憲宗大喜,派太監四處祭祀山川,並且冊封萬氏為貴妃。上天似乎和萬貴妃開了一個玩笑,十個月後,她的兒子夭折,而且以後再也沒有懷孕。在這種情況下,萬貴妃是否失去皇帝的擅寵了呢?沒有。這個女人不尋常。

成化四年(1468年),憲宗鑒於地震災變,頒佈罪己詔,向全國臣民檢討自己的過失,唯獨不提擅寵萬貴妃。內閣大學士彭時向皇帝進諫,強調:外廷大政固然應當優先,後宮乃朝廷根本,尤為至要,不可忽略,民間諺語說“子出多母”,陛下嬪妃眾多,為何子嗣不繁?原因在於陛下愛有所專,而專寵者已過生育之期。希望陛下“均恩愛”,為宗社大計考慮。憲宗也知道,這是在暗指萬貴妃已經年近四十,過了生育最佳年齡,“均恩愛”的建議是出於一片忠心。但是,他實在不願意“均恩愛”,只當是耳旁風吹過。禮科給事中魏元等人眼看皇帝置之不理,聯名上疏,藉口星變,影射擅寵的萬貴妃,說:陛下富有青春,而無皇子,原因是專情於一人。此乃宗社大計,難道陛下不求“固國本,安民心”嗎?十三道禦史康允韶等人也紛紛勸諫,希望皇上對其他嬪妃廣施“恩澤”,“以廣子嗣”。憲宗有些不耐煩了,在他們的奏摺上用紅筆批復道:“宮中之事,朕自有處。”那意思是,後宮的事情是朕的家事,朕自有主張,爾等不必說三道四。

次年四月,柏賢妃所生的二皇子朱祐極出世,洶湧的議論才稍稍緩解。

萬貴妃依然擅寵如故。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萬安進入內閣,參與機務,此人外表寬厚內裏深刻,大權在握以後,每天考慮的是如何通路子、搞關係,巴結太監,作為內援。他知道萬貴妃寵冠後宮,通過太監向她獻殷勤,因為同姓,自稱萬貴妃的子侄。萬貴妃正苦於沒有門閥外戚,大喜過望,要她的弟弟錦衣衛指揮萬通,與萬安打成一片。萬通的妻子可以隨意進出後宮,萬安由此對宮中的一舉一動瞭若指掌。

萬貴妃擅寵,群小夤緣成風。司禮監太監黃賜的母親去世,居然驚動廷臣紛紛前往弔唁。正直官員怒斥道:天子侍從大臣相率拜謁太監的家室,有失體統,如何面對清議?都給事中潘榮率同僚上疏,希望陛下每天在便殿召見大臣,檢討朝政缺失。潘榮所指“缺失”,就是“萬妃專寵,群小夤緣,進寶玩宮賞冗濫”,而司禮監太監黃賜是溝通萬妃的途徑,因此身價倍增,引來廷臣追逐拍馬。憲宗對潘榮的奏疏不予理睬。另一名都給事中丘宏再次上疏,揭發太監梁芳、陳喜爭先恐後向她進獻“淫巧”物品,奸人屠宗順之流每日進獻珍異寶石,萬貴妃動輒賞賜,糜費宮中儲蓄白銀數以百萬兩計。